重磅!阿里地区教育局等十三部门印发二十条措施发力中小学科学教育
近日,阿里地区教育局、阿里地委宣传部、阿里地委网信办、共青团阿里地区委员会、阿里地区妇女联合会、阿里地区发展改革委员会、阿里地区财政局、阿里地区经济和信息化局、阿里地区科学技术局、阿里地区自然资源局、阿里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局、阿里地区农业农村局、阿里地区气象局十三部门印发了《阿里地区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若干措施》,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自治区教育厅等十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切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全文一起来看↓↓↓
阿里地区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把加强科学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不断提高学生科学素质,高质量推动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根据《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监管〔2023〕2号)和《自治区教育厅等十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藏教厅〔2024〕5号),结合阿里地区实际,提出以下措施。
一、在科学教育中强化学校教育的特殊重要地位
1.推进科学课程教学改革。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科学类课程(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协同育人,立足学校特色,因地制宜构建学校科学类课程与资源体系。加强教材研究,推动科学教育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培养学生深度思维。鼓励支持学校深入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不断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聚焦核心素养导向,推进跨学科学习,落实原则上每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和课堂教学。强化科学类课程的教学研讨,定期开展科学教育精品课(含实验课)、优秀活动案例等评选。基于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建设科学教育数字资源库,为师生提供多元化科学教育资源和探究型科学实验课程。做好大中小学段科学教育衔接,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与大学和各种教科研机构在课堂教学、学生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2.提高科学实验课程质效。指导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分年级、分学科制定统一的学年实验教学计划。加强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强化实验能力考查,不得用教师演示或模拟实验替代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进一步加强学校实验教学的标准化建设,完善中小学实验室等科学类功能教室建设管理及相关科学教学教具和耗材配置标准,鼓励中小学充分利用“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等项目,建设学科功能教室、创新实验室,打造跨学科复合型综合实验教学环境。鼓励中小学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并加强对实验类兴趣活动的指导,切实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和课程开出率。
3.优化科学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各县要摸清需求,加快补充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师、专职教研员,加强科学教育教辅人员配备。将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新科技知识和技能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课程,落实中小学科学教师岗位编制,加强中小学实验员、各级教研部门科学教研员配备,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一名专职科学教师。各校要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切实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科学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各县各校探索建立科学类课程教师多元评价和激励机制。
4.加强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整合。落实自治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系列标准,持续加强学校科学教育教学资源和设施配备,并在资金和项目上优先向边境县区、边远薄弱县区、薄弱学校倾斜。学校要通过设置宣传栏、科技活动室、科技成果展示室,加强报刊杂志、广播站、网站、官微内容建设等方式,营造科学教育良好育人环境。每所中小学原则上至少结对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馆所、基地、营地园区、企业等,)通过设立“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等方式,用校外科学教育资源补充校内资源不足。加强全地区线上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不断丰富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的科学教育资源,供全区中小学校和师生免费使用。
5.突出科学教育在课后辅导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各县各校要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必修课,结合学校优势特色、学生需求,统筹吸纳社会优质科学教育资源,深入开发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技创作、创客活动、观测研究、科学影像、科学调查体验等科学教育主题类课后服务项目,创新服务项目内容和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成立学生科技社团、兴趣小组,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和保障必要的活动条件,引导支持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长期、深入、系统地开展科学探究与实验。
6.推进科学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建设评选。设立一批“科学教育”专项规划课题,鼓励各县、各校持续深入开展科学教育研究。加强科学教育品牌建设,积极打造科学教育特色项目,争创科学教育优秀成果。2024年至2027年期间,遴选一批科学教育体系完善、特色明显、成效突出的县推荐为自治区科学教育实验区,遴选一批科学教育体系完善、特色明显、成效突出的中小学推荐为自治区科学教育实验校,同时地区参照评选出一批优秀县和学校作为地区级科学教育实验区和地区级科学教育实验校。
7.健全监督、评估和监测的指导机制。把科学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监测体系和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监测体系,加强对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科学类课程和实验教学环节督导,加大科学教育调研指导力度,加大督办、通报和约谈力度,压紧压实责任链条,督促各县履好职尽好责,按时完成科普资源统计调查工作,强化对资源薄弱地区的建设引导。定期对青少年科学素质进行监测,公布相关结果,指导工作进度落后县、校有针对性地改进,力争用3到5年时间使全区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有较大提升。
二、拓展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
8.统筹用好各类科普教育类资源。积极协调动员各类具有科普功能的机构,向学生免费开放所属的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生产线、环保设施等。推动建设具备科普、体验等多功能的教育基地。各县教育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拟制区域内中小学科学教育社会资源清单,供中小学校选择使用。加强常态化公益性科普场所供给,确保每个县至少拥有1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可常态化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活动的免费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
9.增强社会科普设施的科学教育作用。推动中小学紧扣科学教育课程目标,有针对性地协同开发校外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实践活动,构建科学教育社会课堂阵地集群。各县、各校要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少年科学院、流动科技馆、流动青少年宫、科普大篷车、科技节、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推动双向互动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就近分期分批到科技馆和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鼓励现有科普教育基地开发系统化、常态化的中小学科学教育特色项目。鼓励各类馆所基地开发面向中小学的公益性精品科普活动,利用节假日安排中小学生专场和家庭亲子科普教育活动,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科学知识讲解指导,提高公益科普活动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10.提升学校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品质与效果。鼓励各校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科普趣味活动”“科普讲座”等活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科学教育。积极争取对口援助资源,每年组织中小学师生赴对口援藏省(市)开展“寒暑假系列科学教育活动”“科学夏(冬)令营”等活动。开展科普进校园“百场行动”,聘请一批热爱教育事业、科学教育经验丰富的科技人才为中小学作科学报告、讲述科学故事、宣讲科学精神,开展科普校园活动等,每年举行“科普进校园”不少于10场。鼓励各县举办区域性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经常性组织开展科学知识普及、老年人关爱服务等活动,增强老年人的科学素质。不断丰富科学教育实践活动载体和形式。实施“馆校合作”计划,鼓励中小学校组织师生经常性前往校外科学教育场所开展各类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研学实践基地作用,大力开展以科学教育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
11.以数字化智能平台推动科学教育资源的建设与整合。大力推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科学教育资源,不断丰富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的科学教育资源。遴选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学生适用、成效显著的科普课程,不断充实和丰富科学教育资源库。积极建立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科学课、科学教育场所资源库,强化资源对接、调度机制,高效有序安排地方及学校选择使用,切实推动我地区科学教育工作。
12.以规范性科技类竞赛活动激发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兴趣。各县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引导中小学生理性选择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为中小学搭建科技创新活动成果展示交流平台,培养青少年科学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现并引导有潜质的学生积极投身科学研究。要在竞赛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参赛学生的家国情怀,为参赛学生未来从事有组织的科研工作打牢思想基础。
13.以家庭科普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利用家长学校、儿童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服务形式和模式,面向广大家庭和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发挥家庭教育在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聚合科普专家力量,推出家庭科普公开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科普活动,打造“家门口”科学教育阵地,推动科学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提升家长科普意识和学生科学素质,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
14.以选树宣传典型打造具有阿里特色的科普品牌。组织开展阿里地区科技活动周、“阿里科普希望行”等活动,遴选推广一批面向中小学的原创优秀科普作品。持续扩大科学教育宣传阵地、丰富宣传内容,坚持分类分众传播,围绕中小学科学教育知识要点。组织开展以科学教育为主题的家庭科普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选树宣传一批科普家庭典型,讲好最美家庭科普故事。针对少年儿童科学兴趣特点开展一系列“红领巾”科普实践活动,发动广大团员、少先队员争当科学创新小达人。用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节点重点宣传我地区科学教育成果和先进典型。
三、深化科学教育改革创新
15.推进教育考试评价体系的深度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将爱国主义融入科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创新试题研发加强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关注学生生活、社会热点问题和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科素养。健全教考衔接工作机制,助力考试改革与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完善初、高中科学教育相关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把学生参加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16.持续优化人才选拔与培养体系。各县、各校要认真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推进“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等项目有序实施,提高基础研究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效率,强化科技特色高中的培育。加强科学教育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推进人才、教学、科研优势互补,共同打造科学教育人才培育高地。各县、各校探索组建优秀教师、高校和高科技企事业单位专家组成导师团,开展科学公开课、科普大讲堂、科普日等活动。
四、强化保障支撑引领
17.构建多部门协同响应工作机制。加强党政履职、通过部门联动、实现上下贯通,搭建合作平台、健全责任机制、优化信息渠道,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建立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科学教育工作机制,定期会商有关事项,加强业务衔接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共同推进科学教育工作走深走细。召开专门会议,梳理资源清单,明确任务分工,压实部门责任,形成横向联通、高效互动的工作体系。发展改革局负责落实公益科普教育类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经济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等部门负责相应科研设施和场馆等对学生免费(公益)开放。党委宣传部、网信办、团委、妇联等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加强科普资源集约、平台统筹、力量整合,强化青少年科普资源供给与服务能力建设。企业要把青少年科普教育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为青少年科普教育提供支持。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利用教育工作情况、专报等渠道,及时、准确汇报科学教育工作进展和成效,形成信息有效上传下达、工作一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18.全方位加强全媒体科学推广普及。要加大对科学教育的宣传引导力度,推广中央主要媒体科学教育专栏,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激励中小学生梳理科技报国远大志向。将科学教育纳入“双减”宣传工作矩阵重点任务,鼓励各主要媒体与各级各类科学教育机构、科技类社会组织合作,推动宣传工作“有高度”“接地气”“聚人心”,通过抢占宣传高地、推进宣传转型、创新宣传途径,积极推进科学教育传播创新,营造重视支持科学教育浓厚氛围。
19.提升专项资金保障力度。统筹各方资金和项目,广泛争取社会资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建设科学教育场馆、设立科学教育基金、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等形式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各业务主管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统筹安排并落实科学教育经费。各资源单位要坚持公益定位,免费或优惠向中小学生提供科学教育服务。积极为边远地区、薄弱学校援建或共建科学教育场所,加大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特殊儿童群体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协调各资源单位,坚持公益定位,免费或优惠向各县开放,要将科学教育经费列入同级政府财政年度预算。
20.加强科学教育的监测与指导力度。协同专业权威机构,深入实施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好奇心想象力调查,分类别、分年级、分县研制调查报告,动态监测、评估分析、精准指导,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提升工作透明度和科学性,争取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上有新作为、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