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始终是习近平关心的大事,他多次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今年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谈到教育问题。
一
3月下旬,习近平来到福州闽江学院。走进这个他曾兼任校长的学校校园,往事涌上心头。
当年,缺师资、缺校舍、缺教学设备……如今,重返校园的习近平感慨,过去巴掌大的地儿,现在这么大的发展,沧桑之变啊!
对于学院今后的办学方向,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社会需要的人才是金字塔形的。高校不仅要培养研究型人才,也要树立应用型办学理念,培养青年一代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
4月,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这些年,中国有不少核心技术被“卡了脖子”,问题的核心还是人才培养。其中,高校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他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科研创新成果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
高等教育的建设没有捷径。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
在此次清华之行中,习近平坚定地表示:“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开拓视野、兼收并蓄,扎扎实实把中国教育办好。”
二
要把中国教育办好,难点痛点不少。校外培训广告满天飞、家长老师“唯分数论”、学区房价格“屡创新高”……这些教育痛点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再次成为焦点。
3月6日,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参会委员们对当前的教育问题直言不讳,习近平听后深有感触地说:“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
“家长焦虑”的背后,是“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习近平强调:“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有的很小的孩子心理问题一大堆。”
联组会上,习近平还谈到了教育公平。他说:“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是在北京这个问题也很突出。所以学区房加价很高,都往好学校的片区钻啊”“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跟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密切相关。”
这些教育问题积弊已久,既关系到亿万家庭,也和国家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得花很大一番力气来破解。
三
5月2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九次会议,审议的文件之一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意见》)。会议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6月7日,习近平到青海考察。在西宁市一个小区的综合服务中心,刚刚放学的孩子们正在“四点半课堂”写作业、做手工。
“孩子们放学后,得有人接得住啊。”习近平指出,“首先这件事要由学校来办,学校不能把学生的课后时间全部推到社会上去。学生基本的学习,学校里的老师应该承担起来。不能在学校里不去做,反而出去搞校外培训了,这样就本末倒置了。现在教育部门正在纠正这种现象。”
让课后服务在学校、社区、家庭之间无缝对接,让孩子们得到妥善照看,既是千家万户的现实问题,也是一道群众满意与否的必答题。
7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意见》全文,这份文件以中办、国办名义联合印发,凸显了中央推动教育改革的坚定决心。
让学生学习回归校园,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意见》对加强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出明确要求,对于学科类培训机构资本化运作、超标超前培训、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等问题设置了“红线”。
《意见》明确提出“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工作目标。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育领域的改革正在大力推进。正如习近平强调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