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是今年热度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教育改革举措之一。今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7月24日这一文件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双减”政策落地已有五个多月,12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双减”工作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
全国多地出台系列措施
压减校外培训机构数量是“双减”工作的重中之重。“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各地教育部门大幅压减校外培训机构数量。以天津为例,通过引导机构主动注销或依法吊销其办学许可证、鼓励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为非学科类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剥离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业务三种途径,指导各区开展压减工作。截至2021年11月5日,天津市累计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526个,压减率近七成。
提高校内服务效率和质量是“双减”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地围绕减少课堂作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课后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推进“双减”落地。比如,广西南宁市月湾路小学各学科教师创新作业类型,积极研发特色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山东省临沂市建立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依托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多样化听评课等方式,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上海全面实施“5 2”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学生应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参加的学生比例达95%。此外,还全面升级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大量优质网课,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
考试改革是“双减”的重要一环。今年下半年以来,多地尝试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破除唯分数论。比如,四川非初中毕业年级考试应准确研判学生阶段学习水平,切实降低考试难度。各学科考试难度系数,小学不低于0.95(即平均分不低于满分的95%),初中不低于0.85,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低于0.70;北京将中考体育总分值增加至70分,增加了过程性考核分值的权重,同时扩大现场考试的项目数量,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为推动地方教育部门、中小学校认真落实“双减”任务,教育部建立了直通20万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双减”工作直报平台。该直报平台直接面向学校、社会公开进行问卷调查,精准指向作业总量和时间长度、课后服务质量等,动态监测全国各地各校落实“双减”工作的情况。从教育部12月21日新闻发布会公布的监测情况来看,政策落地以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作业管理、课后服务、课堂教学等方面得到明显改观。
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大幅压减。教育部数据显示,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留下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提供公益服务,不适合“营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
学生作业负担明显减轻。据统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调查显示,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
课后服务质量有所提升。98.7%的教师参与了辅导答疑,切实做到减负提质,保障学生的学业质量。许多学校在指导学生有效完成书面作业,做好答疑辅导的同时,还普遍开展了科普、体育、艺术、阅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据教育部直报平台摸底调查,有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体育类活动,88.3%的学校开展了阅读类活动,87.3%学校开展了科普、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此外,有2.1万所学校积极探索开展了暑期托管服务,有302.6万名学生参加了暑期托管。
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99%以上的学校建立了教学基本规程,认真执行教学计划,注重强化教学管理、教研备课、教学评价,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99%以上的学校做到了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注重做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称,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地,教育部把“双减”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一号工程”。他表示,2022年,教育部将继续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特别要加大督办、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来源:新华社)